强“标”护航丨首个食品冷链物流强制性国家标准全文发布 -- 通知公告 -- 四川重点产品质量信息追溯平台 -- Powerd by Jspxcms
  首页   新闻资讯 在线追溯 政策法规 通知公告 曝光预警 企业展示 知识讲堂 平台介绍 联系我们 平台导航
· 强“标”护航丨首个食品冷链物流强制性国家标准全文发布      · 市场监管总局面向社会公开征集2020年全国“质量月”活动口号      · 关于阶段性降低条码服务费标准的公告      · 关于暂时调整商品条码相关业务 服务模式的公告      ·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春节食品专项抽检情况的通告      · 关于印发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的公告      · 扩散 | 全国的食品抽检结果可以在这里查了!       · 推进电子商务质量诚信标准体系建设 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发展      · 全国物品编码系统2014年“质量月”专题网站开通      · 商品条码查询通道正式开通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通知公告>正文

强“标”护航丨首个食品冷链物流强制性国家标准全文发布

2020-10-15 浏览次数:


10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用香精》(GB 30616-2020)等38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4项修改单的公告,其中由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物联冷链委等单位共同起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冷链物流卫生规范》(GB 31605-2020)强制性国家标准将于2021年3月11日正式实施。



为了让大家第一时间了解和学习国内首个食品冷链物流强制性国家标准,小编第一时间将标准内容整理如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食品冷链物流过程中的基本要求、交接、运输配送、储存、人员和管理制度、追溯及召回、文件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和管理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食品出厂后到销售前需要温度控制的物流过程。



2 术语和定义


2.1食品冷链物流

以温度控制为主要手段,使食品从出厂后到销售前始终处于所需温湿度范围内的物流工程。


2.2交接

冷链物流过程中的环节,包括入库交接、出库交接和配送交接等。

 


3 基本要求

3.1应配备与冷链食品生产经营相衔接的冷库、运输工具或其他符合冷链食品储存温湿度要求的设施设备。冷库、运输工具等设施设备应配置温湿度监测、记录、报警、调控装置,监控装置应定期校验并记录。设施设备应易于清洗、消毒、检查和维护。

3.2冷库应具备配套的制冷系统或保温条件缓存区的封闭月台,同时与车辆对接处应有防撞密封设施。冷库门应配备限制冷热交换的装置,并设置防反锁装置和警示标识。

3.3运输工具厢体应使用防水、防锈、耐腐蚀的材料,厢体内壁应保持清洁卫生、无毒、无害、无污染、无异味。应定期对运输工具的冷藏性能进行检查并记录。

3.4应建立与储存、运输相配套的信息化系统,信息化系统应有储存、运输管理相应的模块。

3.5 需温湿度控制的食品在物流过程中应符合其标签标示或相关标准规定的温湿度要求。

3.6当食品冷链物流关系到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及时根据有关部门的要求,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处置措施,对相关区域和物品按照有关要求进行清洗消毒,对频繁接触部位应适当增加消毒频次,防止与冷链物流相关的人员、环境和食品受到污染。



4  交接

4.1交接环境应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并建立清洁卫生管理制度。

4.2交接时应检查食品状态,并确认食品物流包装完整、清洁、无污染、无异味。

4.3交接时应确认食品种类、数量、温度等信息,确认无误后尽快装卸,并做好交接记录。

4.4交接时应测量食品外箱表面温度或内包装表面温度,并记录;如表面温度超出规定范围,还应测量食品中心温度。

4.5交接时应严格控制作业环境温度并尽量缩短作业时间,以防止食品温度超出规定范围,如无封闭月台,装卸货间隙应随时关闭厢体门。

4.6交接时应查验运输工具环境温度是否符合温控要求。入库和配送交接时,还应查验全程温度记录;出库交接时,还应查验在库温度记录。当温度或食品状态异常时,应不予接收。

4.7当食品冷链物流关系到公共卫生事件时,应进行食品外包装及交接用相关用品用具的清洁和消毒。



5  运输配送

5.1 运输工具应保持清洁卫生,应建立清洁卫生消毒记录制度,定期对运输工具清洁、消毒。运输工具不得运输有毒有害物质,防止食品被污染。当食品冷链物流关系到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增加对运输工具的厢体内外部、运输车辆驾驶室等的清洁消毒频次,并做好记录。

5.2应根据食品的类型、特性、季节、运输距离等选择不同的运输工具和运输路线,同一运输工具运输不同食品及多点装卸时,应根据产品特性,做好分装、分离或分隔,并存放在符合食品储存温度要求的区域。

5.3装货前应对运输工具进行检查,根据食品的运输温度对厢体进行预冷,并应在运输开始前达到食品运输需要的温度。

5.4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应实时连续监控,记录时间间隔不宜超过10min,且应真实准确。

5.5当运输设备温度超出设定范围时,应立即采取纠正行动和应急措施,并如实记录超温的范围和时间。

5.6运输过程中运输工具应采取安全性措施,如铅封或加锁等。运输过程宜保持平稳,装卸时应行动迅速、轻拿轻放,并尽量减少车厢开门次数和时间。

5.7配送前应确认食品物流包装完整,温度符合要求。

5.8需冷冻的食品在运输过程中温度不应高于-18℃;需冷藏的食品在运输过程中温度应在0℃-10℃。



6  储存

6.1冷库的温度显示、区域划分标识应清晰规范,并做好温度记录,确保准确真实,记录间隔时间不超过30min。

6.2冷库温度记录和显示设备宜放置在冷库外便于查看和控制的地方,温度传感器或温度记录仪应放置在最能反应食品温度或者平均温度的位置,建筑面积大于100㎡的冷库,温度传感器或温度记录仪数量不少于2个;应建立库房温度记录保存制度。

6.3当冷库温湿度超出设定范围时,应立即采取纠正行动和应急措施,并如实记录超过的范围和时间。

6.4不同品种、规格、批次的产品应分别堆垛,防止串味和交叉污染。储存的食品应与库房墙壁间距不少于10cm,与地面间距不少于10cm。

6.5冷库机房应24h不间断运行并有应急措施。

6.6冷库作业区应建立清洁卫生制度,并建立记录机制。当食品冷链物流关系到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加强对货物转运存放区域、冷库机房的清洁消毒频次,并做好记录。

6.7需冷冻的食品储存环境温度应不高于-18℃,需冷藏的食品储存环境温度应在0℃-10℃。对于有湿度要求的食品,还应满足相应的湿度储存要求。



7  人员和管理制度

7.1应符合GB 31621的相关规定。

7.2从事食品冷链物流各环节工作的人员,应接受运输、储存、配送、交接及突发状况应急处理等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具备相应的能力,并有明确的职责和权限报告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

7.3应建立食品运输、储存、配送、交接等环节温湿度及操作要求制度。

7.4应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

7.5 当食品冷链物流关系到公共卫生事件时,应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加强人员健康状况管理,根据岗位需要做好人员健康防护。



8  追溯及召回


8.1应符合GB 31621的相关规定。


8.2当食品冷链物流关系到公共卫生事件时,对受污染的食品,应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进行处置。

 


9  文件管理

9.1应符合GB31621的相关规定。

9.2 文件保存期限不应少于食品保质期满后6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应不少于2年。

9.3当食品冷链物流关系到公共卫生事件时,应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执行。



- END -

转自中物联冷链委


分享到:
  • 上一条:市场监管总局面向社会公开征集2020年全国“质量月”活动口号 2020-06-17
  • 下一条:没有了

相关新闻:

  • “春雷行动2021”暨冷链物流疫情防控执法行动典型案例(第二批)发布 2021-03-17
  • 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二维码国家标准《汉信码》正式发布 2017-11-07
  • 新修订《标准化法》获通过,将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2017-11-07
  • 企业可通过国家食品(产品)安全追溯平台自动生成物流标签 提升供应链效率 2017-11-21
  • 推荐内容
    · 推进食品溯源体系建设 食品...
    · 端午节令性食品专项抽检结果...
    · 一图读懂 | 市场监管总局、...
    · “致敬30年!”---热烈庆祝...
    ·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17批次食品...
    · 这些企业国抽不合格(附名单)
    · 最新公布!33种产品国抽通报...
    · 国抽结果出炉!这些企业产品...
    · 七部门共同推进重要产品信息...
    · 成都多家超市鱼类检出违禁兽...
    主办单位: 四川省标准化研究院 蜀ICP备10011565号-5
    Copyright © 2014 四川重点产品质量信息追溯平台
    强“标”护航丨首个食品冷链物流强制性国家标准全文发布 - 四川重点产品质量信息追溯平台
    四川重点产品质量信息追溯平台
    • 新闻资讯
    • 在线追溯
    • 政策法规
    • 通知公告
    • 曝光预警
    • 企业展示
    • 知识讲堂
    • 平台介绍
    • 联系我们
    • 平台导航
    1. 首页
    2. 通知公告

    强“标”护航丨首个食品冷链物流强制性国家标准全文发布

    2020-10-15 09:17
    次阅读


    10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用香精》(GB 30616-2020)等38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4项修改单的公告,其中由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物联冷链委等单位共同起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冷链物流卫生规范》(GB 31605-2020)强制性国家标准将于2021年3月11日正式实施。



    为了让大家第一时间了解和学习国内首个食品冷链物流强制性国家标准,小编第一时间将标准内容整理如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食品冷链物流过程中的基本要求、交接、运输配送、储存、人员和管理制度、追溯及召回、文件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和管理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食品出厂后到销售前需要温度控制的物流过程。



    2 术语和定义


    2.1食品冷链物流

    以温度控制为主要手段,使食品从出厂后到销售前始终处于所需温湿度范围内的物流工程。


    2.2交接

    冷链物流过程中的环节,包括入库交接、出库交接和配送交接等。

     


    3 基本要求

    3.1应配备与冷链食品生产经营相衔接的冷库、运输工具或其他符合冷链食品储存温湿度要求的设施设备。冷库、运输工具等设施设备应配置温湿度监测、记录、报警、调控装置,监控装置应定期校验并记录。设施设备应易于清洗、消毒、检查和维护。

    3.2冷库应具备配套的制冷系统或保温条件缓存区的封闭月台,同时与车辆对接处应有防撞密封设施。冷库门应配备限制冷热交换的装置,并设置防反锁装置和警示标识。

    3.3运输工具厢体应使用防水、防锈、耐腐蚀的材料,厢体内壁应保持清洁卫生、无毒、无害、无污染、无异味。应定期对运输工具的冷藏性能进行检查并记录。

    3.4应建立与储存、运输相配套的信息化系统,信息化系统应有储存、运输管理相应的模块。

    3.5 需温湿度控制的食品在物流过程中应符合其标签标示或相关标准规定的温湿度要求。

    3.6当食品冷链物流关系到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及时根据有关部门的要求,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处置措施,对相关区域和物品按照有关要求进行清洗消毒,对频繁接触部位应适当增加消毒频次,防止与冷链物流相关的人员、环境和食品受到污染。



    4  交接

    4.1交接环境应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并建立清洁卫生管理制度。

    4.2交接时应检查食品状态,并确认食品物流包装完整、清洁、无污染、无异味。

    4.3交接时应确认食品种类、数量、温度等信息,确认无误后尽快装卸,并做好交接记录。

    4.4交接时应测量食品外箱表面温度或内包装表面温度,并记录;如表面温度超出规定范围,还应测量食品中心温度。

    4.5交接时应严格控制作业环境温度并尽量缩短作业时间,以防止食品温度超出规定范围,如无封闭月台,装卸货间隙应随时关闭厢体门。

    4.6交接时应查验运输工具环境温度是否符合温控要求。入库和配送交接时,还应查验全程温度记录;出库交接时,还应查验在库温度记录。当温度或食品状态异常时,应不予接收。

    4.7当食品冷链物流关系到公共卫生事件时,应进行食品外包装及交接用相关用品用具的清洁和消毒。



    5  运输配送

    5.1 运输工具应保持清洁卫生,应建立清洁卫生消毒记录制度,定期对运输工具清洁、消毒。运输工具不得运输有毒有害物质,防止食品被污染。当食品冷链物流关系到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增加对运输工具的厢体内外部、运输车辆驾驶室等的清洁消毒频次,并做好记录。

    5.2应根据食品的类型、特性、季节、运输距离等选择不同的运输工具和运输路线,同一运输工具运输不同食品及多点装卸时,应根据产品特性,做好分装、分离或分隔,并存放在符合食品储存温度要求的区域。

    5.3装货前应对运输工具进行检查,根据食品的运输温度对厢体进行预冷,并应在运输开始前达到食品运输需要的温度。

    5.4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应实时连续监控,记录时间间隔不宜超过10min,且应真实准确。

    5.5当运输设备温度超出设定范围时,应立即采取纠正行动和应急措施,并如实记录超温的范围和时间。

    5.6运输过程中运输工具应采取安全性措施,如铅封或加锁等。运输过程宜保持平稳,装卸时应行动迅速、轻拿轻放,并尽量减少车厢开门次数和时间。

    5.7配送前应确认食品物流包装完整,温度符合要求。

    5.8需冷冻的食品在运输过程中温度不应高于-18℃;需冷藏的食品在运输过程中温度应在0℃-10℃。



    6  储存

    6.1冷库的温度显示、区域划分标识应清晰规范,并做好温度记录,确保准确真实,记录间隔时间不超过30min。

    6.2冷库温度记录和显示设备宜放置在冷库外便于查看和控制的地方,温度传感器或温度记录仪应放置在最能反应食品温度或者平均温度的位置,建筑面积大于100㎡的冷库,温度传感器或温度记录仪数量不少于2个;应建立库房温度记录保存制度。

    6.3当冷库温湿度超出设定范围时,应立即采取纠正行动和应急措施,并如实记录超过的范围和时间。

    6.4不同品种、规格、批次的产品应分别堆垛,防止串味和交叉污染。储存的食品应与库房墙壁间距不少于10cm,与地面间距不少于10cm。

    6.5冷库机房应24h不间断运行并有应急措施。

    6.6冷库作业区应建立清洁卫生制度,并建立记录机制。当食品冷链物流关系到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加强对货物转运存放区域、冷库机房的清洁消毒频次,并做好记录。

    6.7需冷冻的食品储存环境温度应不高于-18℃,需冷藏的食品储存环境温度应在0℃-10℃。对于有湿度要求的食品,还应满足相应的湿度储存要求。



    7  人员和管理制度

    7.1应符合GB 31621的相关规定。

    7.2从事食品冷链物流各环节工作的人员,应接受运输、储存、配送、交接及突发状况应急处理等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具备相应的能力,并有明确的职责和权限报告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

    7.3应建立食品运输、储存、配送、交接等环节温湿度及操作要求制度。

    7.4应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

    7.5 当食品冷链物流关系到公共卫生事件时,应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加强人员健康状况管理,根据岗位需要做好人员健康防护。



    8  追溯及召回


    8.1应符合GB 31621的相关规定。


    8.2当食品冷链物流关系到公共卫生事件时,对受污染的食品,应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进行处置。

     


    9  文件管理

    9.1应符合GB31621的相关规定。

    9.2 文件保存期限不应少于食品保质期满后6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应不少于2年。

    9.3当食品冷链物流关系到公共卫生事件时,应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执行。



    - END -

    转自中物联冷链委


    主办单位: 四川省标准化研究院 蜀ICP备10011565号-5
    Copyright © 2014 四川重点产品质量信息追溯平台